10月14日是今年第二個“世界候鳥日”,在這個候鳥秋季遷徙的時節,山東東營陸續迎來南遷過冬的“鳥界國寶”——東方白鸛。
“110千伏城南線48號塔無缺陷,線路通道無隱患。塔上發現一對成年東方白鸛,建議做好跟蹤監測。”東營供電公司護線愛鳥隊隊員賀文君在進行線路巡視時,對輸電鐵塔上的東方白鸛活動情況進行觀測和記錄。
記者在黃河三角洲級自然保護區看到,不少輸電鐵塔上方被絕緣包覆,鐵塔的絕緣子上方裝有“小紅傘”一樣的復合絕緣防鳥罩。“這樣即便鳥類在絕緣子上方活動或者鳥糞落到絕緣護套上,也不易造成跳閘。”東營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五級職員兼輸電智能巡檢班班員高新軍說。
守護輸電鐵塔上“跳動的音符”——黃河口譜寫“線鳥共生”和諧樂章
東方白鸛在東營供電公司搭建的人工鳥巢內定居。受訪者供圖
東方白鸛與東營電網的緣分由來已久。東營地處黃河入海口,這里有著名的黃河三角洲級自然保護區,從2003年開始,每年多達2000只東方白鸛到此安家。這種鳥習慣在高大喬木上筑巢,而東營為退海之地,鹽堿化程度較高,缺少高大樹木,40多米高的電網輸電鐵塔成了它們的選。
東方白鸛的“無心之舉”,卻影響了電網可靠運行,它們的酸性排泄物有導電性,會造成導線通過鳥糞短接絕緣子,導致線路設備腐蝕、短路跳閘等故障。
高新軍仍記得2019年3月24日凌晨3點,位于東營市河口區的220千伏海煉Ⅰ線突發故障,他與同事立即趕往現場,在10號鐵塔上找到故障點,并發現了東方白鸛的鳥巢和糞便。他們登塔作業拆除鳥巢,解除了故障,但返回途中,海煉Ⅰ線又發生了故障。原來是那對“被拆家”的東方白鸛在緊鄰10號塔的11號塔上搭窩,導致線路再次跳閘。
守護輸電鐵塔上“跳動的音符”——黃河口譜寫“線鳥共生”和諧樂章
電力工人登上鐵塔檢查東方白鸛鳥巢。
一邊是受保護的珍稀鳥類,一邊是電網安全,這曾讓電網員工傷透了腦筋。針對這一難題,東營供電公司探索構建“線鳥共生”供電體系,對615基鐵塔進行絕緣包覆,并根據鳥巢大小研制出半徑1.2米的“托盤式”八邊形金屬框架,引導東方白鸛到“托盤”里筑巢,幫助他們住上“安居房”。
為守護東方白鸛的“鐵塔家園”,東營供電公司還成立了護線愛鳥隊,梳理鳥類頻繁活動的40余條線路,繪制鳥類分布和路徑地圖,對鳥類巡查定位,將保護鳥類變成電力工人的自覺行動。
如今,在鐵塔上筑巢的東方白鸛,成為黃河口的一張亮麗名片。翩躚的白鸛似音符,輸電線路則如線譜,共同譜寫“線鳥共生”的和諧樂章